一、课程名称:西方音乐史及作品赏析
二、课程编号:1010004
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课)
四、适用专业:音乐学
五、适用对象:四年制本科
六、开课学期:第五、六学期
七、总学时/周学时/学分:68 学时/ 每周2 学时/ 4 学分
1.具有较扎实的音乐学、教育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理解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等课程之间的联系;掌握中外音乐史知识,熟悉一定数量的优秀中外作曲家和经典作品,形成与音乐美学、民族民间音乐等相关联的音乐学知识体系。(毕业要求3.1(H*)0.85)
2. 熟悉中学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资源,能够运用专业的音乐学科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实施中学音乐教学,具备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和音乐实践的能力。(毕业要求4.3(M)0.1)
3. 理解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能与教学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加强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突出课程综合。(毕业要求3.3(L)0.05)
第一学期 | ||||||
章节 | 章节名称 | 课程内容 | 教学办法 | 支撑的课程目标 | 学时安排 | 学习方法 |
绪论 | 课程简介 |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
启发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 课程目标3 | 2 |
|
第一章 |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 |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历史背景、基本状况,了解古希腊、古罗马音乐在西方音乐社会早期发展中的地位。 |
讲授法 问题教学法
启发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 2 |
|
第二章 | 中世纪教会音乐 | 中世纪的宗教音乐,掌握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状况 | 讲授法 情景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 2 |
|
第三章 | 中世纪世俗音乐 |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以及古艺术、新艺术的形式、性质 | 讲授法 情景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 2 |
|
第四章 |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 佛兰德乐派,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的关系 | 讲授法 情景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 2 |
|
第五章 |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艺术 | 巴洛克声乐特征,早期歌剧的发展,以及清唱剧、康塔塔等声乐体裁。 | 讲授法 情景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 2 |
|
第六章 | 巴洛克时期的器乐艺术 | 巴洛克器乐的发展,了解巴洛克时期重要的器乐体裁及代表作品。 | 讲授法 情景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 2 |
|
第七章 | 巴洛克音乐大师 | 巴洛克音乐特征,了解JS 巴赫、亨德尔的伟大音乐贡献 | 讲授法 情景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 2 |
|
期中测试 | 2 |
| ||||
第八章 | 前古典时期的音乐 | 前古典时期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世纪中叶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世纪中下叶器乐领域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重奏曲的成熟与发展 | 讲授法 讨论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 4 |
|
第九章 | 维也纳古典乐派 | 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了解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的创作及其贡献。 | 讲授法 讨论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 10 |
|
总复习 | 2 |
| ||||
第二学期 | ||||||
章节 | 章节名称 | 课程内容 | 教学办法 | 支撑的课程目标 | 学时安排 | 学习方法 |
第十章 | 早期浪漫主义乐派 |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家的创作及其创作思想、浪漫主义音乐体裁形式。 | 讲授法 问题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 6 |
|
第十一章 | 中期浪漫主义乐派 | 浪漫主义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了解中期浪漫乐派作曲家的创作及其创作思想。 | 讲授法 问题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4 |
|
第十二章 | 后期浪漫主义乐派 | 后期浪漫乐派的瓦格纳崇拜,了解晚期浪漫乐派作曲家的创作及其创作思想。 | 讲授法 问题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4 |
|
第十三章 | 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主义歌剧 | 歌剧艺术在浪漫主义时期的繁荣发展,特别是法国与意大利的歌剧艺术 | 讲授法 问题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 2 |
|
期中测试 | 2 |
| ||||
第十四章 | 民族乐派 | 掌握民族乐派的各国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 | 讲授法 讨论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 6 |
|
第十五章 | 20 世纪音乐 | 相关流派的音乐风格,代表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 讲授法 讨论教学法
| 课程目标1 | 6 |
|
总复习 | 2 |
|
十、教学方法
1. 努力将西方音乐放在历史与文化的大背景中加以认识,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原则, 同时,也将对国外音乐史研究与教学中的一些方法论和最新成果进行介绍。
2. 注重对史料的介绍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评述。
3. 采用讲述、阅读、讨论、听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密切联系学生已掌握的音乐专业知识,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音乐流派、学派的不同观点和风格,引导学生命题
十一、教学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及其难点、重点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古希腊、古罗马音乐发展的历史背景、基本状况,了解古希腊、 古罗马音乐在西方音乐社会早期发展中的地位。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古希腊生活中的音乐
第二节荷马史诗、抒情诗和颂歌第三节悲剧和喜剧
第四节音阶调式和记谱法第五节古希腊的乐器
第六节古希腊的音乐哲学第七节古罗马音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古希腊的音乐形式:史诗、抒情诗、颂歌和悲剧
2. 古希腊的音阶形式:多利亚、弗里吉亚、利第亚
3. 古希腊的主要乐器:里尔琴、阿夫洛斯管
4. 古希腊的音乐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塞诺斯
5. 古希腊的主要乐器:提比亚、圆号、水力管风琴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中世纪的宗教音乐,掌握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状况。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基督教歌曲的形成第二节格列高利圣咏
第三节教会调式系统第四节圭多与记谱法
第五节复调音乐的萌芽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中世纪教会音乐的核心:格列高利圣咏
2. 格列高利圣咏的运用和音乐风格特点
3. 中世纪教会调式系统
4. 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复调音乐体裁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以及古艺术、新艺术的形式、性质。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流浪艺人
第二节法国的游吟诗人第三节德国的爱情歌手第四节中世纪的乐器第五节古艺术与新艺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中世纪世俗音乐家:法国游吟诗人、德国爱情歌手
2. 法国“新艺术”音乐的代表作曲家:马肖
3. 意大利“新艺术”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兰迪尼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了解佛兰德乐派,了解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 理解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的关系。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勃艮第乐派第二节佛兰德乐派
第三节威尼斯乐派和罗马乐派第四节宗教改革与新教音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最重要的乐派:佛兰德乐派
2. 佛兰德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拉索
3. 佛兰德乐派的主要音乐体裁:弥撒曲、经文歌
4. 罗马乐派的代表作家:帕莱斯特里那
5. 德国宗教改革音乐的成就:众赞歌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巴洛克声乐特征,了解早期歌剧的发展,以及清唱剧、康塔塔等 声乐体裁。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歌剧的诞生与威尼斯歌剧乐派第二节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与正歌剧第三节清唱剧与康塔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巴洛克歌剧的诞生:《达芙妮》、《尤丽狄茜》
2. 威尼斯歌剧乐派代表作曲家:蒙特威尔第
3. 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代表作曲家:亚历山大·斯卡拉蒂
4. 清唱剧和康塔塔的音乐风格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巴洛克器乐的发展,了解巴洛克时期重要的器乐体裁及代表作品。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巴洛克时期的乐器第二节巴洛克奏鸣曲
第三节巴洛克协奏曲
第四节巴洛克序曲第五节管风琴音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巴洛克时期的乐器:键盘乐器、弦乐器
2. 巴洛克奏鸣曲:三重奏鸣曲、独奏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
3. 巴洛克协奏曲: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
4. 巴洛克序曲:意大利序曲、法国序曲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巴洛克音乐特征,了解JS 巴赫、亨德尔的伟大音乐贡献。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第二节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JS 巴赫的主要音乐创作领域、代表作及音乐风格
2. 亨德尔的主要音乐创作领域、代表作及音乐风格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前古典时期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世纪中叶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世纪中下叶器乐领域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重奏曲的成熟与发展。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典雅风格和动情风格第二节趣歌剧和喜歌剧
第四节格鲁克的歌剧改革第五节交响曲和曼海姆乐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典雅风格(洛可可风格)
2. 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作曲家:库普兰、D·斯卡拉蒂、泰勒曼
3. 意大利趣歌剧、法国喜歌剧的产生和发展
4. 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5. 曼海姆乐派对古典交响曲演进的贡献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特征,了解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的
创作及其贡献。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第二节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第三节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海顿主要创作领域:交响曲、弦乐四重奏
2. 莫扎特主要创作领域:歌剧、交响曲、协奏曲
3. 贝多芬主要创作领域:交响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家的创作及其创作思想、浪漫主义音乐体裁形
式。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卡尔·玛利亚·冯·韦伯第二节弗朗茨·舒伯特
第三节埃克托·柏辽兹
第四节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第五节罗伯特·舒曼
第六节弗雷德里克·肖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奠基人:韦伯
2. 德奥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
3. 标题交响曲确立者:柏辽兹
4. 古典的浪漫主义者:门德尔松
5. 诗人气质的浪漫主义者:舒曼
6. 波兰钢琴诗人:肖邦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了解中期浪漫乐派作曲家的 创作及其创作思想。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弗朗茨·李斯特第二节理查德·瓦格纳
第三节安东·布鲁克纳
第四节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第五节塞扎尔·弗朗克
第六节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2. 交响诗的创立人:李斯特
3. 德国歌剧巨匠:瓦格纳
4. 德国古典音乐的传承者:勃拉姆斯
5. 最具国际性的俄罗斯人:柴可夫斯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后期浪漫乐派的瓦格纳崇拜,了解晚期浪漫乐派作曲家的创作及 其创作思想。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胡戈·沃尔夫第二节古斯塔夫·马勒
第三节理查德·施特劳斯
第四节谢尔盖·瓦·拉赫玛尼诺夫第五节亚历山大·尼·斯克里亚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德国交响音乐最后的传人:马勒
2. 后浪漫时期的标题音乐大师:理查德·施特劳斯
3. 俄罗斯音乐气质代表:拉赫玛尼诺夫
4. 神秘主义者:斯克里亚宾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歌剧艺术在浪漫主义时期的繁荣发展,特别是法国与意大利的歌 剧艺术。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法国大歌剧
第二节法国喜歌剧、趣歌剧和抒情歌剧第三节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到威尔第第四节真是主义歌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3. 法国大歌剧的代表作
4. 法国喜歌剧、趣歌剧、抒情歌剧的代表作
5. 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罗西尼、威尔第
6. 真实主义歌剧与普契尼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伴随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各国出现了的音乐中的民族主义, 主要是东欧、俄罗斯、挪威、捷克等国家,要求学生掌握民族乐派的各国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俄国民族乐派
第二节波西米亚(捷克)民族乐派第三节匈牙利民族乐派
第四节波兰和罗马尼亚民族乐派第五节挪威和芬兰民族乐派
第六节英国和西班牙民族乐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俄国民族乐派:格林卡、强力集团
[2] 波西米亚(捷克)民族乐派:斯美塔那、德沃夏克
[3] 匈牙利民族乐派:巴托克、柯达伊
[4] 波兰民族乐派:莫纽什科、希曼诺夫斯基
[5] 罗马尼亚民族乐派:埃内斯库
[6] 挪威民族乐派:格里格
[7] 芬兰民族乐派:西贝柳斯
[8] 英国民族乐派:沃恩威廉斯
[9] 西班牙民族乐派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流派纷呈的20 世纪音乐,了解相关流派的音乐风格,代表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印象主义音乐第二节表现主义音乐
第三节新原始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音乐第四节序列主义音乐
第五节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第六节机遇音乐和概率音乐第七节苏联音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
2. 表现主义音乐:勋伯格、韦伯恩、贝尔格
3. 新原始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音乐:斯特拉文斯基、欣德米特、法国“六人团”
4. 序列主义音乐:梅西安
5. 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斯托克豪森
6. 机遇音乐和概率音乐:凯奇
7. 苏联音乐: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
3.分考试与考查两种,第五学期考查,第六学期考试;考察学期采用写小论文的方式,采用五级 评分制;考试采用闭卷方式,采用百分制。
1. 教材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年修订版
1. 黄晓和编著.《西方音乐史及名作赏析》.人民音乐出版社,2022年第三版
2. 凌宪初,崔斌主编《西方音乐通史》.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1年第一版
3. 杨九华编著《西方音乐史普修教程》。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附表
《西方音乐史及名作欣赏》教学进度(上学期)
周次 | 周课时 | 教学内容 | 课后作业 |
1 |
2 |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 古希腊生活中的音乐、荷马史诗、抒情诗和颂歌、悲剧和喜剧、音阶调式和记谱法、古希腊的乐器、古希腊的音乐哲学古罗马音乐 |
讨论:为什么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源头?对后世音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2 |
2 | 第二章中世纪教会音乐 基督教歌曲的形成、格列高利圣咏、教会调式系统、圭多与记谱法、复调音乐的萌芽与发展 | 1. 名词解释:格列高利圣咏 2.人物简介:圭多 1. 简介中世纪教会调式系统 2. 简介中世纪记谱法的发展 3. 简介中世纪的复调音乐体裁 |
赏析:格里高利圣咏歌曲《慈悲经》、《追思弥撒》 之《末日经》 | |||
3 |
2 | 第三章中世纪世俗音乐 流浪艺人、法国的游吟诗人、德国的爱情歌手、中世纪的乐器、古艺术与新艺术 | 1. 名词解释:游吟诗人、弥撒曲、古艺术、新艺术 2. 人物简介:马肖、兰迪尼 3. 简介中世纪法国、德国游吟诗人的创作体裁及特征 |
赏析:佩罗坦四声部奥尔加农;马肖《圣母弥撒 曲》之《信经》 | |||
4 |
4 |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勃艮第乐派、佛兰德乐派、威尼斯乐派、罗马乐派、宗教改革与新教音乐 | 1.名词解释:勃艮第乐派、弗兰德乐派、威尼斯乐派、罗马乐派、众赞歌 1. 人物简介:帕勒斯特里那、拉索 2.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成就 |
赏析:班舒瓦《回旋曲》;迪费《武装的人》之《羔 羊经》 | |||
5-6 |
4 | 第五章巴洛克时期的声乐艺术 歌剧的诞生与威尼斯歌剧乐派、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与正歌剧、清唱剧与康塔塔 | 1. 名词解释:正歌剧、清唱剧、受难曲、康塔塔 2. 简述巴洛克歌剧的起源与发展 3. 简述巴洛克音乐的风格特征 |
赏析:维瓦尔第长笛协奏曲第一乐章 | |||
7-8 |
4 | 第六章巴洛克时期的器乐艺术 巴洛克时期的乐器、巴洛克奏鸣曲、巴洛克协奏曲、巴洛克序曲、管风琴音乐 | 1. 名词解释:巴洛克奏鸣曲、巴洛克协奏曲、巴洛克序曲 2. 简介巴洛克管风琴音乐概况 3. 简介巴洛克时期的乐器概况 |
赏析: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春”、“冬” 乐章 | |||
9-10 |
4 | 第七章巴洛克音乐大师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 | 1. 名词解释:巴赫、亨德尔 2. 简述巴赫的主要作品及其艺术成就 3. 简述亨德尔的的主要作品及其 艺术成就 |
赏析: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四首)、亨德尔 的清唱剧《弥赛亚》之咏叹调3 首、合唱“哈利路亚” | |||
11 |
2 | 第八章前古典时期音乐 典雅风格和动情风格、趣歌剧和喜歌剧、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交响曲和曼海姆乐派 | 1. 人物简介:库普兰、D·斯卡拉蒂、泰勒曼 2. 名词解释:曼海姆乐派 3. 简述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
周次 | 周课时 | 教学内容 | 课后作业 |
|
|
| 4. 简述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 格 |
12-16 |
10 | 第九章维也纳古典乐派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1. 名词解释:交响曲、奏鸣曲、古典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奏鸣曲式 2. 人物简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3. 分别简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主要作品及其艺术成就 |
赏析:海顿的《104 号交响曲》;“伦敦”海顿弦乐四重奏《‘皇帝’四重奏》第二乐章;莫扎特歌剧《魔笛》的“夜后咏叹调”;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重唱;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 观看:电影《莫扎特传》、《贝多芬传》 | |||
17 | 总复习 |
|
|
18 | 总复习 |
|
|
《西方音乐史及名作欣赏》教学进度(下学期)
课程编号:1010004总学时:34 学时学分:2 学分
周次 | 周课时 | 教学内容 | 课后作业 |
1-3 |
6 | 第十章早期浪漫主义乐派卡尔·玛利亚·冯·韦伯、弗朗茨·舒伯特、埃克托·柏辽兹、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罗伯特·舒曼、弗雷德里克·肖邦 弗朗茨·李斯特(中期浪漫乐派) | 1. 人物简介:韦伯、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柏辽兹、李斯特 2. 名词解释:标题音乐、艺术歌曲、无词歌、狂想曲、交响诗 3. 简述浪漫主义音乐特征 |
赏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 舒伯特钢琴与弦乐五重奏《鳟鱼》第一乐章柏辽兹标题交响乐《幻想交响曲》, 门德尔松的《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肖邦波兰舞曲《英雄》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 |||
4-5 |
4 | 第十一章中期浪漫主义乐派 理查德·瓦格纳、安东·布鲁克纳、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塞扎尔·弗朗克、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1. 人物简介:瓦格纳、布鲁克纳、勃拉姆斯、弗朗克、柴可夫斯基 2. 简述瓦格纳的乐剧理论与实践 3. 简述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 格特征 |
赏析:瓦格纳《女武神》序曲;柴可夫斯基钢琴曲集《四季》的《六月-船歌》;《十一月-雪橇》;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 湖》视屏片段;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 | |||
6-7 |
4 |
| |
第十二章后期浪漫主义乐派胡戈·沃尔夫、古斯塔夫·马勒 理查德·施特劳斯、谢尔盖·瓦·拉赫玛尼诺夫 亚历山大·尼·斯克里亚宾 | 1. 名词解释:沃尔夫、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 2. 简述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及其音乐特征 | ||
赏析:马勒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第一、四乐章任选); 理查德·施特劳斯《莎乐美》之“七纱舞”;拉赫玛尼诺夫《c 小 |
周次 | 周课时 | 教学内容 | 课后作业 |
|
| 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
|
8-9 |
4 | 第十三章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主义歌剧法国大歌剧、法国喜歌剧、趣歌剧和抒情歌剧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到威尔第 真是主义歌剧与普契尼 | 1.人物简介: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 2.名词解释:真是主义歌剧 3.简述19 世纪法国的歌剧体裁及其代表作曲家、代表作 4.简介19 世纪重要的意大 利歌剧作曲家及其代表作 |
赏析:比才《卡门》视频片段;莱翁卡瓦洛《丑角》“穿上戏装”;普契尼《托斯卡》“星光灿烂”;威尔第《游吟诗人》“柴堆上火焰熊熊” | |||
10-13 |
8 | 第十四章民族乐派 俄国民族乐派、波西米亚(捷克)民族乐派匈牙利民族乐派、波兰和罗马尼亚民族乐派挪威和芬兰民族乐派、英国和西班牙民族乐派 | 1. 人物简介:格林卡、强力集团、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巴托克、柯达伊、莫纽什科、希曼诺夫斯基、埃内斯库、格里格、西贝柳斯、沃恩·威廉斯 2. 试比较斯美塔那与德沃夏克的创作异同点 3. 简介巴托克的创作风格 |
赏析: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德沃夏克《e 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的第一、二乐章;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第一组)选听;西贝柳斯的音诗《芬兰颂》 | |||
14-16 |
6 | 第十五章20 世纪音乐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 新原始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音乐、序列主义音乐、具体音乐和电 子音乐、机遇音乐和概率音乐、苏联音乐 | 1. 人物简介:德彪西、拉威尔、勋伯格、韦伯恩、贝尔格、斯特拉文斯基、欣德米特、法国“六人团”、凯奇、斯托克豪森、普罗科菲耶夫 2. 简述20 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其代表作曲家、代表作 |
赏析: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第一乐章;拉威尔管弦乐曲《波莱罗舞曲》;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韦伯恩 《5 首乐队曲》、贝尔格《璐璐之歌》;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音乐《春之祭》引子部分;欣德米特《调性游戏》;米约的管弦乐《屋顶的公牛》;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 | |||
17 | 2 | 总复习 |
|
18 | 2 | 总复习 |
|
《西方音乐史及作品欣赏》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1010004学分:2
《西方音乐史及作品欣赏》课程为音乐学本科的专业必修课程,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上饶师院音乐舞蹈学院“西方音乐史及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学院教学实际,制定上饶师院音乐舞蹈学院《“西方音乐史及作品赏析”考试大纲》。以期利用期末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推动学院《西方音乐史及名作赏析》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1. 命题强调考查学生《西方音乐史及作品赏析》课程学习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西方音乐文化的理解水平,体现学生对音乐实践过程的情感态度等目标要求。
2. 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中重点与难点合理分配试题分值。
• 考试形式分“考试”与“考查”两种,第五学期考查,第六学期考试。
• 第五学期为考察,采用写小论文的方式,采用五级评分制;第六学期为考试,采用百分制。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中世纪教会音乐、中世纪世俗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巴洛克时期的 声乐艺术、巴洛克时期的器乐艺术、巴洛克音乐大师、前古典时期的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主义乐派、民族乐派、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歌剧、20 世纪的音乐。
1. 西方音乐发展沿革概况,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艺术特征和成就,及其对后世音乐发展的影响。
2. 各个时期著名作曲家的生平、音乐成就、创作思想、主要作品,及其历史贡献和地位。
3. 著名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赏析。